![](http://m.wzyihai.cn/uploadfile/2021/0617/20210617093500498.png)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
點擊查看>>>2020年湖南成考專升本《生態基礎學》考前沖刺題(匯總)
有機體與環境模式
選擇題:
1、根據生態因子的性質,可將其分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為因子和(A)。
A.氣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來因子
2、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生活地段上的生態環境稱為(B)。
A.環境
B.生境
C.內環境
D.地球環境
3、對于某種作物,當土壤中的氮可維持250kg產量,鉀可維持350kg產量,磷可維持500kg產量,則實際產量一般會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4、當光強度不足時,C02濃度的適當提高,則使植物光合作用強度不致于降低,這種作用稱為(C)。
A.綜合作用
B.階段性作用
C.補償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5、一般來講,某種生物的耐性限度達到最適時的溫度、濕度條件組合狀況為(D)。
A.高溫、高濕
B.中溫、高濕
C.中溫、高濕
D.中溫、中濕
6、在光與植物形態建成的各種關系中,植物對黑暗環境的特殊適應產生(A)。
A.黃化現象
B.白化現象
C.輻射效應
D.代謝效應
7、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譜范圍主要是(A)。
A.可見光區
B.紫外光區
C.紅外光區
D.綠光
8、屬于生理無效輻射的光質是(C)。
A.紅光
B.紫光
C.綠光
D.蘭紫光
9、下列植物中,屬于長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麥
D.水稻
10、有效積溫法則公式K=N(T-C)中,C為(D)。
A.平均溫度
B.發育的時間
C.有效積溫
D.發育起點溫度
11、一般而言,高緯度地區作物整個生育期所需有效積溫較低緯度地區的要(B)。
A.多
B.少
C.一樣
D.不確定
12、大多數植物的生長和干物質積累在變溫條件下比恒溫條件下(A)。
A.有利
B.不利
C.一樣
D.不確定
13、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恒溫動物,一般其身體較低緯度地區的同類個體大,以此來減少單位體重散熱量,這一適應稱為(A)。
A.貝格曼法則
B.阿倫法則
C.李比希定律
D.謝爾福德定律
14、水生植物的特點是(A)。
A.通氣組織發達
B.機械組織發達
C.葉面積小
D.根系發達
15、最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質地是(C)。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 黃土
填空題
1.所有生態因子構成生物的 生態環境 。
2.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生活地段上的生態環境稱為 生境 。
3.生理有效輻射中, 紅 光和 藍 光是被葉綠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4.根據植物開花對日照長度的反應,可把植物分為 長日照 植物、 短日照 植物、 中日照 植物和 日中性 植物。
5.有效積溫的計算方法,是從某一時期內的平均溫度減去 生物學零度 。
6.如果土壤中的氮可維持 250kg 的生物產量,鉀可維持 350kg 的產量,磷可維持 500kg 的產量,而實際產量只有 250kg ;如果多施 1 倍的氮,產量將停留在 350kg ,因為此時產量為鉀所限制。這種現象可以用生態學上的 Liebig最小因子 定律進行解釋。
7.動物對溫度的適應方式包括 行為適應 、 形態適應 、 生理適應 。
8.生物科學中的環境一般以 生物 為主體,而環境科學中的環境一般以 人類 為主體。
9.生物的大環境包括 地區環境 、 地球環境 和 宇宙環境 。
10.根據生態因子的性質可將其分為 氣候因子、 土壤因子 、 地形因子 、 生物因子 和 人為因子 。
簡答題:
1、簡述環境、生態環境和生境的區別與聯系。
環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生物群體周圍一切事物的總和;生態環境是指圍繞著生物體或者群體的所有生態因子的集合,或者說是指環境中對生物有影響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則是指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生活地段上的生態環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對環境的影響。
2、環境的類型都有哪些?
按環境的性質可將環境分成自然環境、半自然環境(被人類破壞后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三類;按環境的范圍大小可將環境分為宇宙環境(或稱星際環境)、地球環境、區域環境、微環境和內環境。
3、根據生態因子的性質,生態因子分為哪幾類?
根據生態因子的性質,其可分為氣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為因子。
4、簡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穩定狀態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種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決定該物種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這一理論被稱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應用這一定律時,一是注意其只適用于穩定狀態,即能量和物質的流入和流出處于平穩的情況;二是要考慮生態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5、簡述謝爾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與繁殖,要依賴于綜合環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項因子的量(或質)不足或過多,超過了某種生物的耐性限度,則使該物種不能生存,甚至滅絕。這一理論被稱為Shelford耐性定律。
6、試述生態因子的作用規律。
(1)綜合作用。生態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態環境中各種生態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中發揮作用,任何一個單因子的變化,都必將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變化及其反作用。
(2)主導因子作用。在對生物起作用的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個或兩個是對生物起決定性作用的生態因子,稱為主導因子。主導因子發生變化會引起其他因子也發生變化。
(3)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環境中的一些生態因子對生物產生間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溫度、水分狀況則對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階段性作用。生態因子對生物的作用具有階段性,這種階段性是由生態環境的規律性變化所造成的。
(5)生態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補償作用。環境中各種生態因子對生物的作用雖然不盡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個因子的數量不足,有時可以靠另外一個因子的加強而得到調劑和補償。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湖南成考專升本 生態基礎學
湖南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
上一篇:2020年湖南成考專升本《生態基礎學》考前沖刺題(三)
下一篇:2020年湖南成考專升本《生態基礎學》考前沖刺題(五)